浪潮之巅,且看万物生长|这道“独角兽”数列题,萧山怎么做?
浪潮之巅,且看万物生长。
(资料图片)
4月10日,聚焦元宇宙、AIGC、ChatGPT新趋势的2023第七届万物生长大会在萧山开幕。每年最重磅的一项“常规动作”,便是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的发布,杭州有42家独角兽企业和354家准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准独角兽企业继前年突破200家大关后,去年首次突破300家,今年突破350家,展现了“数字浙江”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的雄厚实力和底气。
作为万物生长大会承办方之一,萧山当了六年“东道主”,在这张“能量图”中又拥有怎样的“创新姿态”?我们不妨从四个层面来看。
总数跻身全市第一方阵位
从“总数”看,今年萧山上榜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合计61家,居全市第一方阵。
而首届万物生长大会首次发布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时,萧山仅收获了一家独角兽企业——微医,准独角兽企业则为零,与余杭、滨江、西湖等“创新大区”有较大距离。
7年后再看“差距”,从1、2、8、16、28、49到今年的61,这一上榜“历年总数”组合而成的简单数列,并没有太多“奇迹”,却让人看到了萧山在创新企业引育上的稳扎稳打和奋起赶超,并进入杭州“第一方阵”。
1 、2、8、16、28、49、61 、( )这道“独角兽( 准独角兽 )”企业数列题,萧山怎么做?这背后,是近年来萧山坚持创新强区战略不动摇的“持续积累”。萧山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金炉介绍说,“近年来萧山依托高能级战略平台,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指数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数据更有说服力。3月21日,浙江省工商联发布全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 萧山创新环境指标(创新环境指标是地区创新政策落实效果、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等情况的综合体现)首次跃升至全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第三。
吴金炉告诉记者,萧山正在细化创新政策,以增加创新绩效导向为目标,研究制定新一轮科技创新“22 条”政策,推动科技政策从“补企业”向“强产业”,“奖成果”向“优生态”转变,力争三年后全社会R&D 经费支出、技术交易额“翻一番”,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国高企和研发机构“两覆盖”。
就在前不久,萧山发布“萧创汇”创新创业活动品牌,联动区内各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镇街平台,全年计划共同开展 7大类别120 余场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全域科创氛围,写好人才、服务、活动三篇“优生态”重要文章。
做强“分子”做大“分母”
如果把独角兽与准独角兽企业数量相除,又是一道难度系数颇高的数学题。
以萧山为例,7年间,作为“分子”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网易云音乐、亿咖通上市后退出了该榜单,撇开这一“毕业”因素,萧山独角兽企业常年保持“队形”不变,万向一二三、微医和乐刻运动三家企业就是“常客”。
作为“分母”的准独角兽企业则是另一番“春的气息”,一条漂亮的跃起线折射出萧山企业创新的活力和潜能。
另外,由“分母”晋升为“分子”,近年来萧山仅有乐刻运动一家。
可见,从上榜到晋榜再到退榜,这条独角兽企业成长之路充满难度和诸多挑战。我们也期待,萧山三家“常客”的下一步进阶和跃升,以及“分母”的进一步做大。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科研成果转化”,即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进而赋能创新企业发展。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为例。去年初,主做消费型芯片研发的地芯引力与西电杭研院合作成立“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杭研院已陆续为企业输送了10位产教融合的研究生,担任企业实习“模拟工程师”。
建设中的西电杭州研究院新院区。
“实验室偏向性能指标,企业偏向实际应用,两者正好互补。”西电杭研院校企联合培养的第一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光亮介绍说,“我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了手机无线快充芯片的一个模块,该模块可检测线圈两端的电压(高频信号)并解调获取有用的基频信号,也用于实现异物检测功能,防止充电器发热和能量损耗。接下来我的毕业设计也将以此为基础展开!”
据西电杭研院院长廖桂生介绍,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院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培养制度,校企联合开课,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选题也都来自企业一线创新点,聚焦区域经济转型难点、紧盯企业发展痛点等。
接下来,萧山将联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西电杭州研究院等6个重大科创平台,支持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结构提质
当然,从“结构”更能看出创新的高质量。
从“产业平台”角度看,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钱江世纪城集聚了全区75%左右的准独角兽企业。其中,29家又扎堆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如果算上3家独角兽企业,这位“8岁”的小镇创新家囊括了全区目前所有独角兽企业和一半以上的准独角兽企业。
信息港小镇。
作为全区最大的创新孵化器,占据“半壁江山”的信息港小镇其创新密码是什么?小镇负责人谈到,近年来信息港持续谋划产业链招引部署,不断完善创新要素保障,积极探索浙商跳出浙江谋发展、省外隐形冠军强招引的“地瓜经济”3.0发展路径,让优质项目与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得好。具体来说,有三项经验。
其一,坚持产业链招商。持续巩固AI医疗、高可靠性芯片产业链底蕴,深化论坛招商、资本招商、飞地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等模式,不断扩大产业链“朋友圈”。
其二,做优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召开信息港小镇企业家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春季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打造“良师e友”校企融合品牌和e港招才、产业论坛等品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其三,壮大产业发展“根茎”。发挥总部项目推进专班工作职能,保障各总部拿地、开建、投产等工作,同时提前谋划信息港七期杭州生命健康产业园等园区招商引资部署,实现区域内各载体、总部产业联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显然,“信息港现象”的最大注脚,正是万物生长。
点亮“视”界
更令人期待的是,萧山下一个“信息港”会在哪?
榜单里或有答案。陪伴万物生长大会的七年,萧山全面推动“全域大孵化”战略,创新孵化器早已从信息港的“星星之火”变成了当下的“燎原之势”。数据显示,萧山目前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4家,2022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增量位列全省第一。
上榜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安家”的紫橙、钱湾智谷、杭州湾生物科技谷等等,不只是简单的产业园名字,更是一个个创新地标,代表着未来潜能。从独角兽、准独角兽的集聚,就能找到萧山产业平台改革的脉络。
这一点,也真实地从“产业结构”上反映出来。萧山61家上榜企业中,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占了一半以上。以去年新生的江南科技城为例,作为萧山打造生物医疗产业链生态圈的主要阵地,其在高端医疗器械、基因工程、精准医疗、创新药研发等方面完成初步布局。前不久,传化科技城产业研究院在这里成立,向全球生命科学产业人才发出邀请,将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万物生长大会上,“中国视谷”作了特别推介。作为杭州产业生态新地标,“中国视谷”未来五年将在产业基础优化提升、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产业生态基本完善、地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国内领先、全球重要的视觉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地、成果转化首选地、产业环境最优地。
“中国视谷”萧山主阵地。
作为杭州建设“中国视谷”的主阵地,萧山正乘“视”而上,全力打造“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力争在视觉领域每年举办一场世界级大会,支持召开一批国际论坛会议,创办一个国际期刊,引进一支全球顶尖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IP。
正如萧山区委人才办副主任、中国视⾕和萧滨⼀体化专班负责⼈高源在现场推介中所表达的,“在更长远的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视谷’将会像‘美国硅谷’一样享誉世界。我们热情欢迎各位前来杭州萧山投资、创业和生活,共同搭建起‘中国视谷’主阵地的每一扇镜面,让‘视谷之光’点亮中国、闪耀世界。”很显然,这是萧山创新的一大“重心”和发力点。